在國內,全景攝影從近兩年起才開始有所發展,全景攝影在國內攝影界還沒有明確的定位和劃分,更談不上有專門的技術研究啦,在此對全景攝影發表幾點個人觀點,希望拋磚引玉,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全景攝影技術的討論和探索中來。
出好的全景作品,以下幾點我認為比較關鍵:
一、了解全景攝影和傳統攝影的區別:
1. 由于全景是要捕捉場景360°范圍內的所有信息,所以一般用魚眼鏡頭來拍攝(一般為視角等于或大于180°,焦距6mm~16mm之間的超廣角鏡頭),魚眼鏡頭鏡片結構復雜,邊緣和中央進光有差異,全景鏡頭無法使用遮光罩,無法使用偏光鏡,除了sigma8mm能使用濾光片以外,大部分的全景鏡頭都無法使用等等。
2. 全景攝影由于更多地需要后期的圖像處理,更注重于數碼攝影,數碼攝影和膠片攝影的差別是相當大的,對同樣的場景條件,用同樣的參數,出來的結果可能相差非常遠。數碼攝影牽涉了太多電子的東西,發熱了,振動了,冷了,光線太強了都難出好效果。
3. 全景一般更側重于表現場景的全局信息,所以全景攝影更注重選點,傳統攝影更注重于構圖。
4. 全景攝影更注重從全局光線去考慮,所以大部分的全景都是拍攝在晴朗的,光線充足的時候一般秋高氣爽的時候,對場景整體光照比較講究,世界的大部分全景攝影師都在大白天甚至烈日當中四處游曳,而傳統攝影更喜歡早出晚歸,在絕大部分光線條件下都可以拍出好的作品來。
5. 全景攝影在景深方面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;在有太多運動物體的場景里由于受拼合等限制無法有良好的發揮。
二、全景選點
拍攝全景場景的時候一般選擇在一個高點或者是場景的中央,為了能獲取更多的場景信息,該點視野開闊,另外,全景觀看的時候是要旋轉的,所以選擇場景的幾何中心,是為了避免旋轉過程中給觀賞者帶來失重的感覺。
拍攝房間的時候一般選擇房間的中央或者習慣立足點,拍攝汽車的時候一般選前座中央,為的是看清楚儀表盤,后座中央,為了體會乘坐環境。為了跟人們的觀賞習慣相符合,鏡頭伸高一般為人的平均身高,比如175。在某些場景下,別出心裁的選點往往能給整個全景圖像意想不到的沖擊力,比如高塔外伸處、湖中央、人群的目光焦點、高山的懸崖旁等等。因為觀賞者會設想自己正處于該位置來觀賞場景,這也就是為什么懸空攝影和航空攝影更吸引人的原因了。國外在拍攝風景的時候更喜歡貼近地面和植物或者水,這也能給人帶來近親自然的感覺,既然沒有了構圖,那就得多花心思到選點上。
三、全景主題和對象:
全景攝影跟普通攝影一樣,也有豐富的主題和表現對象,用于商業展示的全景攝影一般以汽車、房產、賓館酒店和旅游風光為對象,新聞方面一般記錄大事場景、大型活動等,微距攝影常被用來拍攝花草,復雜物體的內部結構。在公安和刑偵方面,記錄一個作案現場的全景顯然也是相當重要的。國外的全景攝影師還用全景的方式來表現非洲部落的生活、人的一天的活動、民族特色節日、同一地點的春夏秋冬,大型體育賽事現場,記錄變遷,表現戰爭現場等。